大热天里,要是没有空调,人们恐怕要整日大汗淋漓了。

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比如人们在大热、运动、紧张等情况下往往会出汗较多,这是人体自我保护的调节反应。

在一些疾病过程中也会出汗,比如发热汗出,甲亢病人的多汗,肺结核病人的夜间盗汗等。

有些时候,人体并没什么大毛病,但某些部位的异常汗出则常常给生活带来不少的烦恼,如头汗、盗汗、手汗、臭汗等。中医对汗症有独特的认识。

“汗者,心之液也。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在外者为汗。”而肾主五液,所以汗症多以心肾亏虚为主。然而,其实五脏虚衰,都可能引起汗症。如果主要是心虚,则当益其血脉;主要是肾虚,则当助其封藏;主要是肺虚,则应固其体表;主要是脾虚,则应补中益气;主要是肝虚,则应禁其疏泄。以下根据汗的不同部位或特征,讲讲病因及防止方法。

自汗

自汗一般为醒时汗出,稍微活动则更甚。《内经》云:“阳虚阴必乘,故发厥而自汗。”这种出汗后会觉得身体冷,不喜欢吹风。可以用补中益气汤,加重党參、黄芪、白术的用量,加白芍收敛汗液,或者加麻黄根、制附子、浮小麦为药引。其中升麻、柴胡药性升发剽悍,所以要用蜂蜜制过的,它们可以引党参、黄芪到达体表,故又不可缺少。自汗也可考虑玉屏风散、黄芪建中汤加附子等。

盗汗

盗汗是指在熟睡中汗出,醒了后发现衣服都湿了,但出汗反而停止。《内经》曰:“阴虚阳必凑,故发热而盗汗”。这种以阴虚为主,往往会感觉人体燥热。盗汗可用当归六黄汤加酸枣仁之类的。也有认为当归六黄汤太凉的,可用八珍汤加黄芪、麦冬、五味子,其中党参、黄芪使气旺而生阴。也有经常喝酒的人,体质偏热,睡眠中汗特别多,这时可以用滋阴、除湿、解热的方法。

额汗

有的人不管什么季节,额头上常有汗出,这种古人叫“漏风”。常因醉酒后吹风了,风湿邪气进入体内。这种常用黄芪六一汤,加防风、麻黄根、桂枝之类的中药调理。

头汗

有的人吃饭时出汗特别多。这种是因为正气虚弱,食入热汤、辛辣等具有剽悍之气的食物,使热气蒸腾于上,造成虚阳浮越的缘故。如果经常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导致心气耗散。这种情况可以用当归六黄汤,或者安胃汤调理。如果是仅鼻子上有汗,是肺虚热乘,宜用人參固本丸。

心汗

心汗即仅胸口出汗。常因思虑过度、惊恐等引起,治宜归脾汤、生脉散、天王补心丹等敛神益气,可和猪心一起炖服。

阴汗

即阴部出汗。有的是湿热下注,常汗出腥臭,宜龙胆泻肝汤加防风、独活等风药,以胜其湿,或二妙丸。也有因酒色过度而多阴汗,宜六味地黄汤加栀子、柴胡等。有房劳汗出当风引起下体多汗,宜用十味锉散加黄柏。

手足汗

手足汗常见于年轻人。有自中学时开始,手汗常浸湿试卷,甚为所苦。用凉药补药都没效的手足汗,是阴阳不和,经络不调,可用八珍汤加半夏、茯苓为君药,川乌、白附子为佐使。

腋汗

腋汗常伴有腥臭,和人靠近常显尴尬。这多由湿热引起,可用牡矾丹。

血汗

即汗出色红,可污染衣物,这种是《内经》所说的“衊汗”,常因胆经受热,迫血妄行,又与手少阴心经并气,宜定名散。也有因大喜伤心,血随气行,宜黄芪建中汤加浮小麦、麦冬等。

黄汗

汗出色黄如黄柏汁。常因汗出时,入水澡浴造成湿热内郁,宜芪陈汤。

综合以上,汗症特征繁多,病因不一,实属疑难杂症。但临床上很多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常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治疗。多汗的人平时应注意饮食起居,少吃生冷辛辣油炸等剽悍气重的食物,忌熬夜,同时可配合针灸推拿等疏通经络,补虚泻实。

本篇参考《医林正印.诸汗》、《杂病源流犀烛.诸汗源流》、《医学心悟.自汗盗汗》等古籍

陈志勇浦树

感谢支持,传播中医正能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6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