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药之长黄芪耆
北京最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黄芪的传说 黄芪最早记载在《神农本草经》,并且不叫黄耆,叫“戴糁。”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名叫戴糁的民间老中医。戴糁六十多岁,长得瘦高瘦高的,面色有点黄,人们尊称他为“黄耆”,芪在古代写作“耆”,专指六十岁的老人,“黄耆”意思是面色发黄的老中医。戴糁善针灸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救人无数,是活雷锋,乐于助人,后来因为救一个坠崖儿童,不幸牺牲。老人形瘦,面色淡黄,人们称他为“黄耆”以示尊敬,意为面黄肌瘦的老者。老中医去世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将其墓旁生长的一种草药起名为“黄耆”。 黄芪的性状与药性 豆科黄耆属植物,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药用部分为其干燥根 甘,微温,无毒 脾经、肾经 ——图片拍自《本草纲目》 黄芪的功效与应用 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痛痹,脱毒排脓,敛疮生肌——课本 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妇人子脏风邪气,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五劳羸瘦,止渴,腹痛泄痢,益气,利阴气。主虚喘,肾衰耳聋,疗寒热,治发背,内补。助气壮筋骨,长肉补气,破癥癖,瘰疬瘿赘,肠风血崩,带下赤白痢,产前后一切病,月后不匀,痰嗽,头风热毒赤目。治虚劳自汗,补肺气,泻肺火心火,实皮毛,益胃气,去肌热及诸经之痛。主太阴疟疾,阳维为病苦寒热,督脉为病逆气里急。——《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 1、气虚乏力,食少便溏,水肿尿少,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如配伍人参、升麻、柴胡的补中益气汤;配伍人参、白术的归脾汤等。 2、肺气虚弱,咳喘气短。如配伍人参、紫菀、五味子的补肺汤。 3、表虚自汗。如配伍牡蛎、麻黄根的牡蛎散或者配伍白术、防风等补气固表药的玉屏风散。 4、内热消渴。如配伍天花粉、葛根等生津止渴药的玉液汤。 5、血虚萎黄,气血两虚。如与当归同用的当归补血汤。 6、气虚血滞,半身不遂,痹痛麻木。如配伍当归、川芎、地龙等活血通络药的补阳还五汤或是配伍桂枝、芍药等的黄芪桂枝五物汤。 7、气血亏虚,痈疽难溃,久溃不敛。如配伍人参、当归、升麻、白芷等补益气血、解毒排脓药的托里透脓散或者配伍人参、当归、肉桂等补益气血、温通血脉药的十全大补汤。——课本 经典依据——图片拍于滨文校区图书馆 黄芪的膳食介绍 1 养颜抗老粥 用料:黄芪克(煮水备用)、薏米50克、莲子50克、绿豆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扁豆50克 做法:1、煮粥之前先用小火加适量的水煮克黄芪15分钟,将水倒出,再加适量的水再煮15分钟,把水倒出来。再用这些黄芪水去煮粥。 2、除枸杞子之外,把洗干净的绿豆、莲子、薏米、扁豆、红枣和煮好的黄芪水都倒进煲锅里,用大火煮沸再小火煲50分钟。 3、粥快煮好前再放入枸杞子煮10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补气生津,滋阴祛湿。 2 归芪枣鸡汤 用料:黄芪20克、当归10克、红枣6颗、鸡腿1只、月子酒50克、盐适量 做法:1、将鸡腿洗净,切成小块,投入沸水滚3分钟,捞起后沥干。 2、黄芪、当归、红枣以清水快速冲净。 3、将所有材料加水熬汤,用大火煮开后,加入月子酒,转小火煮25分钟,加盐即可。 功效:滋阴补血、消肿益气。 3 红枣黄芪乌鸡汤 用料:乌鸡克、黄芪50克、新疆大枣10枚(掰)、葱姜适量 做法:1、乌鸡洗净切成大块,切好黄芪、葱段、姜片。 2、锅置火上,加入乌鸡、葱段、姜片、水 3、放入黄芪片和大枣 4、大火煮开转中小火炖煮至鸡肉酥烂,汤汁浓白即可,吃时再放盐。 功效:滋阴养气、益肝补血 苏轼与黄芪 TeachersDay 大文豪苏轼,三十九岁谪居密州,大病初愈,常喝黄芪粥,用来补养病后虚弱的身体,写下千古名篇 《咏黄芪》 孤灯照影日漫漫 拈得花枝不忍看 白发敲簪羞彩胜 黄芪煮粥荐春盘 贴图素材:蔡元康 编辑:蔡元康 排版|蔡元康 文案|蔡元康 指导老师|张广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6294.html
- 上一篇文章: 饮食的十大平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