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药童带你认中药

第84期:麻黄

麻黄

为麻黄科多年生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或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根亦入药)。

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及辽宁、四川等地。立秋至霜降之间采收,阴干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平喘,利水。

1、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

本品能宣肺气,开腠理,散风寒,以发汗解表。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增强发汗解表力量,如麻黄汤。

2、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所致的喘咳证。

能开宣肺气,散风寒而平喘。与杏仁、甘草配伍,即三拗汤,可增强平喘功效;若兼内有寒饮,可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以温化寒饮而平喘止咳,如小青龙汤;若属热邪壅肺而致喘咳者,可与石膏、杏仁、甘草等药配伍以清肺平喘,即麻杏甘石汤。

3、用于水肿而兼有表证,本品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常与生姜、白术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

此外,取麻黄温散寒邪的作用,配合其他相应药物可以治风湿痹痛及阴疽、痰核等证。

麻黄整株

1.5~10g。宜先煎。解表生用,平喘炙用或生用。

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喘咳由于肾不纳气者均应忌用。

《本草纲目》:“散目赤肿痛,水肿,风肿……"

“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张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津液为汗,汗即血也。在营则为血,在卫则为汗。

夫寒伤营,营血内涩,不能外通于卫,卫气闭固,津液不行,故无汗发热而憎寒......然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卫气,包罗一身,天之象也。

是证虽属乎太阳,而肺实受邪气,其证时兼面赤怫郁,咳嗽有痰,喘而胸满诸证者,非肺病乎?盖皮毛外闭,则邪热内攻,而肺气膹郁,故用麻黄、甘草同桂枝,引出营分之邪、达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而利气。”

《神农本草经》认为麻黄:

麻黄,味苦,温。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一名龙沙。生山谷。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麻黄,味苦,性温。主治中风、伤寒引起的头痛,能治疗温疟,具有解表发汗,驱除热邪之气的作用,还能止咳消喘,逐除恶寒发热,攻克体内肿块及郁结聚积。又叫龙沙。产于山中的深谷处。

麻黄的果实

麻黄气温,禀春气而入肝;味苦无毒,得火味而入心。心主汗,肝主疏泄,故为发汗上药,其所主皆系无汗之症。太阳症中风伤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而喘,宜麻黄以发汗。

但热不寒,名日温疟,热甚无汗,头痛,亦宜麻黄以发汗。咳逆上气,为手太阴之寒症,发热恶寒,为足太阳之表证,亦宜麻黄以发汗。

即癥坚积聚为内病,亦系阴寒之气凝聚于阴分之中,日积月累而渐成,得麻黄之发汗,从阴出阳,则癥坚积聚自散。凡此皆发汗之功也。

根节古云止汗,是引止汗之药以达于表而速效,非麻黄根节自能止汗,旧解多误。

中药班的小伙伴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5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