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在中医中的提法很多,大体可分为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如寒气、湿气、燥气)。

一般来说,人体的气主要是指精微物质及其产生的功能活动。故所说的人体之气,既包括各种精微物质,也包括各种器官组织的功能活动,因分布和作用的不同,就有各种名称。

如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分别叫作营气和卫气;充养脏腑生理作用的气叫作脏腑之气,如胃气、肺气、肾气等。气的组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器官组织的生理活动(其中比较主要的是脏腑的功能活动);二是所需的物质,如水分、空气等。

气的运行是气的基本性质。在生理状态下,人体之气是运行不息的,各种气往往有一定的运行方向,而且相互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反之,则为病态表现。如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一上一下,相互联系,从而保持呼吸通畅和水道通调;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故脾胃之气升降相因,纳运相适,从而维持正常的消化吸收。

气对脏腑精血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如某些脏腑的功能偏盛,形成精血亏耗,就叫“气能伤精”;如精血亏耗反过来削弱气,就叫“精能蚀气”。气虚能使脏腑功能减弱,通过药物治疗或导引术、体育锻炼,使气虚转为气旺时,又能使脏腑功能活动增强,故对慢性病,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各种虚损病也不能单靠药物治疗。

补气四法

1培补中气法

用于精神疲乏,面色萎黄,懒言音低,四肢无力,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

药物: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山药、莲米、扁豆、山楂、神曲、甘草,可加仙鹤草、大枣。

2补养肺气法

用于肺痿久嗽,音低,音怯,呼吸气短等症。

北京有问食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始于年,是一家集中医食疗传承与弘扬,中医食疗人才培养与建设,中医食疗产品研发与创新的多元化机构。作为国家权威食疗养生监管机构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食疗养生专业委会员会实训基地,同时在食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有问食经系统建设了食疗养生领域行业标杆专业人才队伍。经过8年的锤炼,“有问”人对于产品和服务精益求精,对于自然健康孜孜不倦的追求,已为国内及港澳台地区数万名客户提供产品服务,同时也培养了上千名食疗养生专业人才。

“传承食医智慧,通晓饮食真谛!”是有问食经的核心发展理念与健康使命。以传统中医思维为指导,践行传统食医智慧理念,让身体与自然和谐共处,回归健康本元。

经方家,结合药、食、经络等自然疗法,从自愈力恢复角度,做治疗、康复以及未病调理。立志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医事业,毅然弃商从医。十余年跟随多位明师深入学习实践中华传统医道文化。参学经典、临床实践、参悟提升。修身为体,中医为用。治病特点:把经典诵读和中医治疗完美结合起来,注重心理和身体综合治疗,在治疗肝胆脾胃病、妇科病上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字谷农,号卜素子,又号无山居士,卜素古医学研习社社长,当归中医、正安中医专家,资深中医讲师。《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执行主编,《伤寒论坛丛书》、《针灸临床家丛书》主编。精于脉诊,善用经方。本于轩辕、宗于仲景。倡六气同重,主内外一统。诊病融汇各家,时大刀阔斧,时平正轻灵。擅内、外、妇、儿杂病。尤于肾病、心脑血管疾病、运动神经元疾病、风湿免疫疾病、皮肤病等。

天津中医大学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医教学十余年,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学经验。近五年来在社会上从事中医知识的讲座,受到学员的好评。中国药膳研究会理事,中国老年学会康复保健委员会委员,五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国马山大学中医系特聘讲学专家,张仲景国医学院著名讲师。精通传统中医学,一直致力于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在全国多地开展预防保健知识的讲座。

中医食疗专家,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食疗养生专委会秘书长。擅长中医和命理综合诊断,独到精准。能够从天时、风水、食疗、养生功和经络多方面入手,提出综合调理方案。“全国食疗养生示范单位”认证评审专家。主持国家“养生指导师”、“食疗养生师”岗位认证项目的开发工作。长期从事食疗养生教研和教学工作,受邀在全国各地巡回授课,教学经验丰富,受到各地机构和学员的欢迎。

天津中医大学针灸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医教学十余年,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教学经验。近五年来在社会上从事中医知识的讲座,受到学员的好评。中国药膳研究会理事,中国老年学会康复保健委员会委员,五安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国马山大学中医系特聘讲学专家,张仲景国医学院著名讲师。精通传统中医学,一直致力于中医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在全国多地开展预防保健知识的讲座。

第一节了解人体成分

  人的身体是由水、蛋白质、脂肪、无机质四种成分构成的,其正常比例是:水(Bodywater)占55%,蛋白质(Protein)占20%,体脂肪(BodyFat)占20%,无机物(Mineral)占5%。人体成分的均衡是维持健康状态的最基本的条件。

  一、水的平衡。

  人体内的水可分为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Fluid)和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Fluid)。正常状态下人体的细胞内液(ICF)和细胞外液(ECF)的比例保持2:1。这些体液占体重的50~60%,是体内所占分额最大的成分,作为载体它为细胞提供营养和氧气,并将二氧化碳和体内垃圾溶在水里送到人体的各器官进行化学处理。体液在好几个方面维持着均衡,细胞内占2/3,细胞外占1/3,这一分布比例非常稳定。

  但是,如果新陈代谢出了问题的话,就会出现浮肿或脱水现象,原来的水分分布将失去均衡。一般来讲,出现这种现象时细胞外液的变化更为明显。换言之,出现浮肿时虽然细胞内液会有所增加,但细胞外液的增幅会非常大,以致在体液总量中扩大细胞外液的比例。同样道理,脱水时细胞外液的减少量比细胞内液大得多。这是由于从维持生命的角度上看,细胞内液更为重要。

  各种疾病会扰乱正常的分布,可使细胞外液增多,出现浮肿。例如,造成肌肉萎缩的老年性疾病和慢性疾病患者,从表面上看不出浮肿来,但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也会相对增多,可出现营养缺乏型浮肿。

  二、蛋白质的平衡。

  蛋白质由多种化学物质以环状形态构成是具有粘着性的人体成分。肌肉中含量有大量的蛋白质,骨骼和脂肪里也溶入了一些蛋白质。蛋白质的匮乏意味着四肢的肌肉及形成脏器的肌肉不足。如果肌肉是利用人体的能源活动身体和脏器的器官的话,那么肌肉的不足就意味体质弱,没有活力。癌症及慢性病患者中有很多人的直接死因是由于缺乏营养导致特定器官停止运动。

  虚胖的患者大部分虽然体重不轻,但经过体成分检查,就会发现肌肉量非常少。瘦人中有体弱者,相反也有强壮者。身体的强弱与否和体成分有密切的关系。虽然有个体差异,但健康的肌肉是由约73%的水和27%的蛋白质组成。人体肌肉量的多少比脂肪量的多少更重要。蛋白质在人体必要的热量缺乏时分解为能量。对于缺乏蛋白质的现象,各种慢性病患者应特别注意。

  三、脂肪的平衡。

  体内脂肪是将体内多余营养浓缩储藏在皮下和腹部内脏周围的体成分。人体中可作为能量使用的三大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每一克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可释放4千卡(kcal)的热量,而脂肪却能释放9千卡(kcal)的热量可以高密度储存。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在体内以包含大量水分的状态存在,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其在储存方面上的劣势。

  通常人们认为肥胖就是单纯意义上的胖,而胖就说明脂肪多,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体重很重的摔跤运动员就不能说他胖,而不少体重很轻的年轻女性中也有不少脂肪过多的人。肥胖的正确定义应该以脂肪量和肌肉的比例来解释。脂肪是储存和释放能量的体成分而肌肉是使用能量进行运动的成分。两个成分之间的协调关系被打破,脂肪相对增多的情况叫做真正的肥胖。

  标准身体脂肪比率(PercentBodyFat):女性为23±5%,男性为15±5%,17岁以下的男子,7岁时为20%,以后每年减少0.5%到17岁为15%。身体脂肪比率比标准比率低时,有两种情况:一类是运动量多的肌肉型体格是理想的体格,一类是营养缺乏为不健康状态。

  一般说人体脂肪的分布50%在四肢,肌肉中有5%,躯干有45%。体成分测试报告中的腹部脂肪比率(FatDistribution)是用WHR方法测量的腰臀周径率(即腰围与臀围之比)。男子正常值为0.75~0.85,女子正常值为0.70~0.80。

  年轻女性和儿童青少年中常见的情况是虽然并不胖,体重处于标准或偏低的状态,但体成分检测得知脂肪率较高,也就是说低肌肉型肥胖者居多。若体内脂肪与肌肉相比偏多,那么多余肌肉比例的脂肪成分就会在血液里流转终至附在血管壁上,导致动脉硬化,动脉管壁逐渐变厚,管变窄就导致高血压,粘在血管壁上的血栓脱落随血液流转中堵塞脑血管或使其破裂,最终发展至中风。

  体内脂肪是人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营养成分,人体内应存有一定量的脂肪,如果脂肪量不足,就说明营养状态不佳。但一般不以缺少脂肪来判断营养缺乏,而以肌肉量不足来判断,其原因是缺乏营养的症状首先出现在肌肉量的减少即蛋白质的减少。人体处于缺乏营养或饥饿状态,就会先将蛋白质分解补充不足的营养素,所以蛋白质不足现象一般先于脂肪不足而出现营养缺乏症状。

药物:广明参、北五味、麦冬、黄芪、山药、冬虫夏草、尖贝母、百合、广桔梗、炙甘草、木蝴蝶。

3补气固表法

用于表虚多汗,汗出恶风,容易感冒等症。

药物:黄芪、白术、麻黄根、防风、牡蛎、浮小麦、枣仁、桔梗、甘草。

4温补肾气法

用于四肢不温,畏冷,吸气困难,腰酸,小便频数等症。

药物:肉桂、附片、熟地黄、枣皮、山药、宁枸杞、巴戟、香附、甘草。

疏气二法

1疏理肝气法

用于胸胁痞闷,两胁少腹胀痛,嗳气,矢气觉舒等症。

药物:香附、青皮、柴胡、郁金、金铃子、玄参、香橼、玫瑰花、橘叶、紫苏叶、薄荷叶。

2和胃理气法

用于脘腹胀满,痞痛,嗳气,泛酸,食欲不振等症。

药物:半夏、陈皮、藿香、木香、砂仁、白蔻、枳壳、茯苓、厚朴、台乌、佛手、黄连、吴茱萸(宜轻)。

降气三法

1降气宽胸法

用于气逆胸膈,窒息欲绝及气厥昏倒等症。

药物:沉香、枳实、花槟榔、木香、台乌、苏子、前胡、降香、瓜蒌壳。

2降气止呃法

用于胃气上冲,呃逆不止,甚则呕吐等症。

药物:公丁香、干柿蒂、刀豆子、旋覆花、代赭石、厚朴、陈皮、生姜、竹茹,热重者,宜加黄芩、黄连以折火势。

3平降冲气法

用于胸闷,脐下有动气,气冲咽喉不得息,心慌,汗出,拘急等症。

药物:熟地、当归、白芍、菟丝、枸杞、沉香、紫石英、桂枝、香附、小茴、怀牛膝。

升气二法

1升提中气法

用于倦怠少气,便泻不止,脱肛,崩漏,白带清稀不断等症。

药物:党参、黄芪、当归、白术、升麻、柴胡、陈皮、桔梗、知母、枣皮、甘草,若服后疗效不显,可加少量姜、附以激之。

2升降气机法

用于邪郁上焦,咳嗽,痰不易出,胸膈间痛等症。

药物:桔梗、枳壳、柴胡、前胡、杏仁、升麻、厚朴、枳实、苏叶、粉葛根、葶苈子。

取证课程精彩剪辑

更多精彩,详见文末"阅读原文"

传承食医智慧;

通晓饮食真谛。

课程精选

食疗美容

《神农本草经》

素食食疗课

关于课程,欢迎(手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1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