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涩药麻黄根五倍子罂粟壳
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试卷结构 A型题第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第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B型题第82—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 X型题第—题,每小题2分,共分 试卷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中药学约占13%,方剂学约占13%,共约78分。 本节笔记对照考纲内容: 7.下列临床常用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病证、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及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注意:备考笔记中有关中药及药性的相关内容,仅供学术探讨与备考复习,中药并非无毒副作用,合理运用中医处方要遵循“合理的中医学辨证”这个前提,请不要自行验药,一切要遵医嘱。 (一)麻黄根 1、药性: 味甘、涩,性平。 2、功效: 固表止汗。 3、主治病证: 用于自汗,盗汗。 4、用法用量: 3~9g。外用适量,研粉撒扑。 5、使用注意: 功专止汗,表邪未解者和实热里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孕妇慎用。 6、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麻黄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麻黄根治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两者一味发汗,一味止汗,前者通常配以桂枝发散风寒,后者通常则加煅龙牡、浮小麦等收敛止汗,滋阴潜阳。 (二)五倍子 1、药性: 味酸、涩,性寒。 2、功效: 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止血,收湿敛疮。 3、主治病证: 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自汗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4、用法用量: 3~6g。外用适量。 5、使用注意: 外感风寒或肺有实热之咳嗽,以及积滞未尽之泻痢禁服。 6、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五味子是木兰科植物五味子和华中五味的干燥成熟果实。五倍子为漆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 五味子与五倍子,两者均有收敛固涩,止汗止泻,敛肺止咳的作用,都可用于自汗、盗汗、遗精、久咳、久泻等滑脱不禁的病证,往往同用,但它们的药性不同。 五味子性温,味酸、甘;归肺、心、肾经。它长于补肾养心,并有益气生津之功适用于肺肾不足之咳,或心阴不足、心失所养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或气虚津伤所致皤体倦夺、短气喘促、消渴口干、尿频等症。 五倍子性寒,味酸、涩。归肺、大肠、肾经。因性寒,故长于降火化痰和止血,但无补虚作用。适用于久咳及肺热痰嗽、咳血、便血、外伤出血,以及肛脱、子宫下垂、疮疡多脓等症。 (三)罂粟壳 1、药性: 酸、涩,平;有毒。 2、功效: 敛肺、涩肠、止痛。 3、主治病证: 用于久咳、久泻,脱肛,脘腹疼痛。 4、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2钱;或入丸、散。 5、使用注意: 本品易成瘾,不宜常服;儿童禁用。 6、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草果:草果味辛,性温,无毒,入脾经、胃经,具有燥湿除寒、祛痰截疟、健脾开胃、利水消肿的功效,主治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等症。 罂粟:罂粟味酸、涩,性寒,归肺、肾、大肠经,具有敛肺、涩肠、固肾、止痛的功效,主治久咳劳嗽、喘息、泄泻、痢疾、脱肛、遗精、白带、心腹及筋疼痛等症。 (四)禹余粮 1、药性: 味甘、涩,性微寒。 2、功效: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 3、主治病证: 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 4、用法用量: 9~15g,先煎;或入丸散。 5、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6、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赤石脂与禹余粮的区别 共同点:二者均有涩味,可归大肠、脾经。均有止泻、止血、止带的作用,都可治久泻久痢、便血、崩漏、带下等证。两者还常相须为用,如赤石脂禹余粮汤,但孕妇均应慎用。 不同点:赤石脂性偏温,对寒性久泻久痢及滑脱不禁的效果好,且煅后外用有收湿敛疮生肌之功,可用于疮疡久溃、烧烫伤、黄水疮及外伤出血等证。但湿热积滞泻痢者应忌服,赤石脂还畏官桂,不能与之同用。禹余粮性平,质重趋降,其固肠止泻力稍弱于赤石脂,其功专固涩下焦。 (五)石榴皮 1、药性: 味酸、涩,性温。 2、功效: 涩肠止泻,止血,驱虫。 3、主治病证: 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带下,虫积腹痛。 4、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8~1.5钱;或入散剂。外用: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涂。 5、使用注意: 用量不宜过大。痢疾积滞未清者慎服。 6、相似功用鉴别要点: 石榴根皮,为石榴根部的干燥皮,有人简称为石榴皮(注意与石榴果皮不同)含挥发性生物硷,即石榴皮硷。又含较多量(25%)的鞣花丹宁酸,有驱绦虫作用,可用石榴根皮煎剂(石榴根皮25克,加水毫升,煎至毫升服下)注意石榴根皮煎剂对胃粘膜有刺激性,有胃炎者慎用。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4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用药思维大剂量用药的疗效
- 下一篇文章: 中医基础知识大补充方剂学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