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出汗怎么办上
·医案掌故五则·汗· 其一 东垣治一人,二月天气阴雨寒湿,又因饮食失节,劳役所伤,病解之后,汗出不止,沾濡数日。恶寒,重添厚衣,心胸间时烦热,头目昏愦上壅,食少减。此乃胃中阴火炽盛,与外天雨之湿气,峻然二气相合,湿热大作,汗出不休,兼见风邢以助东方甲乙。以风药去其湿,甘寒泻其热,羌活胜湿汤,以炙甘草、生芩、酒芩、人参、羌活、防风、藁本、独活、细辛、蔓荆子、川芎各三分,黄芪、生甘草、升麻、柴胡各半钱,薄荷一分,作一服水煎。 其二 一人,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用心。名曰心汗。宜养心血,以艾煎汤,调茯苓末服之。 其三 刘全备治一男子,惊恐自汗,曾服麻黄根、黄芪、牡蛎等药,不效。用白芷二两,辰砂半两,为细末,每服二钱,酒调下。因其不能饮,用茯神、麦冬调下而愈。盖此药能敛心液故也。 虞恒德治一人,病遗精潮热,卧榻三月矣。虞脉之,左右寸关,皆浮虚无力,两尺洪大而软。投补中益气,加熟地、知母、黄柏、地骨皮,煎下珍珠粉丸。外做小篾笼一个,以笼阴茎,勿使搭肉。服药三十余贴,寻愈。 其四 严州山寺,有旦过僧,形体羸瘦,饮食甚少,夜卧遍身出汗,迨旦,衾衣皆湿透,如此二十年,无复可疗,惟待毙耳。监寺僧曰:吾有药绝验,为汝治之。三日,宿疾顿愈,遂并以方授之。乃桑叶一味,乘露采摘,烘焙干为末,二钱,空腹温米饮调。或值桑落,用干者,但力不及新耳。按:《本草》亦载桑叶止汗,其说可证。《辛志》 其五 一人,血气衰弱,羸瘦,大汗如雨不止,诸医弗效。以十全大补汤,倍加参、芪,以童便制过附子,一剂即效,数剂痊愈。《医鉴》 (本文选自《名医类案·卷五·汗》p) 半日遇三位汗症患者同病异治 ——汗症医案三则 年11月12日门诊时,遇到三位不同类型的汗症患者,而运用不同的名方治疗,均获显著效果。 案1 金某,女,61岁。 年11月12日初诊。 主诉:乏力多汗十余年。 病史:乏力自汗已十余年,怕热口渴,大便一日三四行,溏薄,如果受凉更会出现腹泻,服用黄连素后能缓解。48岁绝经,此后出现先全身发热、面部潮红、心烦,然后出汗,日多次。纳可,眠安,脾气好。有乙肝病史,年因GPT升高住院,现在服用拉米夫定片,肝功能指标正常。舌淡红而胖,苔薄,脉沉弦。 处方:乌梅15g,细辛3g,肉桂(后下)3g,川连3g,知柏各9g,当归3g,党参30g,川椒3g,制附子3g,仙灵脾15g,仙茅9g,巴戟天9g,7剂。 年11月19日二诊:药后乏力自汗与烘热汗出均明显减轻,大便一日一行,成形,不怕热,但仍有口渴。补诉有咽炎史,经常咽喉不适,痰多,色白。舌质淡红,苔薄略腻,脉沉弦。 处方:守方,改知柏各6g;去当归;加玄参9g,蝉衣12g,僵蚕12g,冬瓜子30g,14剂。 年12月3日三诊:诸症均明显减轻,咽喉不适亦大减。舌苔薄白,脉沉弦。 处方:守11月19日方,去玄参,加木蝴蝶12g,7剂。 药后诸症均愈。 案2 杨某,女,54岁。 年11月12日初诊。 主诉:自汗近三年。 病史:动则自汗,或激动则出汗,以及夜间热醒之后出汗,已近三年。伴烦躁心乱,焦虑易怒,睡眠质量差。近来每天上午10点多头晕,出冷汗,测血糖正常(4.5mmol/L)。一年半前绝经,烘热汗出,每日数次发作。口干,大便一天1次,有高血压、冠心病史。面色不华,有黄褐斑,舌偏紫,脉细弱。 处方:僵蚕9g,蝉衣9g,生大黄(后下)2g,片姜黄9g,柴胡9g,黄芩9g,川楝子6g,北沙参15g,麦冬15g,当归9g,枸杞子12g,生地12g,川连6g,桑叶30g,菊花30g,钩藤(后下)30g,7剂。 年11月19日二诊:服药1剂,诸症明显减轻,唯仍有口干。补诉过去手足冷,服药后手足已温暖。舌质淡红而偏紫,脉细弱。 处方:守方。改川连3g,加花粉30g,7剂。 年11月26日三诊:上症俱除,但痔疮脱出,舌质淡红,脉细弱。 处方一:党参9g,生黄芪15g,白术9g,当归9g,升麻6g,柴胡6g,陈皮6g,甘草3g,7剂。 处方二:五倍子50g,分7份,每天1份,煎汤熏洗。 内服、外用二三剂后,痔疮脱出即愈。 案3 李某,女,62岁。 年11月12日初诊。 主诉:自汗十年。 病史:患者平素汗多,活动后汗出明显,尤其是面部、背部出汗,即使冬天,活动后也会出汗身热。自诉比较怕热,但是冬天若不动又要加衣服,否则怕冷(主要是背冷),但添加衣服又觉热,又容易出汗。患者纳可,二便调,寐安,无乏力、头痛、胸闷、口干、口苦等症,脾气急躁,偶尔自觉发热。更年期时出汗更严重。年10月21日出现头晕,昏昏欲睡,至外院就诊,血常规、头颅CT正常。颈椎片示:颈椎退行性伴C4-5、C5-6、C6-7椎间盘狭窄,予对症处理后头晕解除。平时血压在90/60mmHg。舌淡红、苔薄略白腻,脉滑。 处方:石膏60g,知母12g,粳米30g,生甘草6g,党参30g,7剂。 年11月19日二诊:近几天动则自汗已除,背冷大减,舌淡红、苔薄白,脉咯滑。 处方:党参30g,白术9g,茯苓9g,生甘草3g,柴胡9g,白芍9g,当归9g,7剂。 年11月26日三诊:补诉,进食水果易呛,呛则咳(一贯如此),咽喉有痰,有慢性咽炎史。舌苔薄白,脉略滑。 处方:制半夏12g,川朴9g,苏梗9g,生甘草6g,茯苓5g,玄参15g,僵蚕9g,蝉衣9g,桔梗6g,14剂。 年12月10日四诊:咽喉有痰,比之前易吐出,吃水果易呛已大减,舌淡红略有齿印,脉右略滑。 处方:守11月26日方,改玄参30g,加细辛6g,14剂。 年12月24日五诊:服药以来,自汗未作,背冷大减。吃水果易呛之症亦除,但咽喉有痰。舌淡红,脉略滑。 处方:守11月26日方,改玄参45g;加细辛6g,天冬9g,麦冬9g,14剂。 (本文选自《半日临证半日读书》中国中医药版p-)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3051.html
- 上一篇文章: 百香果功效多食用也有禁忌
- 下一篇文章: 自讨苦吃I中草药之行走篇行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