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反复咳喘,中药效若桴鼓
作者介绍:姜宏军,中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深入研习《伤寒论》等中医典籍,及近现代多位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承名医之心传,集临证之亲验,勤求古训,注重实效。多年临证中融汇伤寒、温病等学术流派,擅用温潜、益气、补肾、宣肺、通络等法,治疗多种内、妇科疾患。 验案一沈某,男性,45岁。 气喘反复发作5年余,本次再发一月。 气喘,自觉尚能耐受,加上工作繁忙,以及对西医缺乏信心,故1月来一直未去就诊。直至2天来喘甚,才在友人建议下求余诊治。 诊见:气喘,每分钟呼吸20次,不咳,咯痰稀白。无明显寒热,无明显口干出汗等。二肺满布大量哮鸣音,舌质红少津,中间有裂纹,苔少,脉象偏滑。患者拒绝住院及西医补液。 予二麻四仁汤原方,2剂: 炙麻黄6,麻黄根3,桃仁6, 杏仁6,白果仁6,郁李仁6, 百部9,款冬花9,炙甘草6, 车前草15 二诊: 仍喘,二肺哮鸣音未见减少,几乎无效。 改用小青龙加附子汤,3剂。 炙麻黄9,麻黄根3,杏仁9, 干姜6,五味子6,细辛3, 桂枝9,白芍9,陈皮9, 半夏9,炙甘草6,炮附子9, 磁石30,天花粉30 三诊: 大吃一惊,没想到会如此有效。气急已不明显,二肺哮鸣音已消失。仍舌质红少津,中间有裂纹,苔少。 改麻黄6,附子6,干姜3,五味子3,去麻黄根。7剂。 四诊: 气急不明显,但舌质较前干燥,再去附子磁石。7剂。 该患者在我处坚持服药3月,哮喘控制良好。 验案二李某,女性,48岁。 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0余年,反复咳喘。医院呼吸科主任处治疗半年,无效。(该专家对她说:“你不要来了,再来我的专家牌子要被你摘下来了”。所用药物大概是柴胡、黄芩、鱼腥草、枳壳、桔梗、紫苑、款冬、杏仁等)。 诊见:气促动则加剧,稍咳,咯痰色白,畏寒,饮热水,二肺哮鸣音满布。舌色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炙麻黄6,麻黄根3,桃仁6, 杏仁6,白果仁6,郁李仁6, 百部9,款冬花9,炙甘草6, 车前草15,干姜6,五味子6, 细辛3,附子12,磁石30, 陈皮9,半夏9,茯苓12 7剂 二诊: 气促已不明显,二肺哮鸣音消失。 个人体会,对于久患咳喘者,小青龙汤加附子、磁石往往效若桴鼓。即使有时患者有舌红少津等阴虚之象,用之亦无妨。 验案三高某,男,51岁。 反复咳喘10年,长期应用激素。半月前喘息再发,需高枕而卧,稍咳,痰色白,量少,易出汗。曾予抗生素、激素治疗不效。平素畏寒,口不渴,胃纳不佳。 诊见:短气难吸,面色淡白,四肢欠温,舌质淡红,苔白润泽,脉沉细。听诊两肺呼吸音偏低,可闻及少量哮鸣音,未及湿啰音。肾主纳气,为气之根,肾阳衰弱,失于摄纳,气不归根,故见喘促,短气难吸。 观其脉证,阳虚之象明显,当以温潜之法,温以壮其怯,潜以平其逆,导龙入海,引火归元,纳气平喘。拟方: 淡附片18g(先煎),磁石30g, 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干姜9g, 五味子9g,细辛3g,山萸肉30g, 桂枝9g,白芍9g,茯苓10g, 杏仁9g,炙甘草9g 5剂 二诊: 服药当天气喘即明显减轻,可一夜平卧安睡,4剂时喘促已不明显,可从事日常活动,面色红润,胃纳明显改善。原方14剂继服。 三诊: 咳喘已平,精神振作,面色红润,胃纳健旺。阳气已复,以金匮肾气丸加减,阴阳共济,缓以图之。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徐仲才先生认为:“阳气在生理情况下是生命的动力,在病理情况下又是机体抗病的主力。”他以临证40余年的经验体会到:“小儿和成人哮喘在肺脾肾三脏虚弱中,尤以肾阳亏损占有重要地位。”在临床上,善用附子、干姜、仙灵脾、补骨脂等温肾扶阳药物治疗内儿科杂病,常取得疗效。 病患咳喘多年,正虚可知,故遇劳感寒即发。病久及肾,肾阳亏虚,肾不纳气,则短气难吸、动则喘甚。治以附子温补肾阳,磁石、龙骨、牡蛎纳气平喘。干姜、五味、细辛、桂枝、白芍、茯苓、杏仁、炙甘草,即小青龙汤加减,温肺化饮,散寒解表。病情好转后,以金匮肾气丸巩固疗效。 识别下方山东最好的白癜风医院白癫风的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huanggena.com/mhgjb/1426.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饮食老年人吃什么食物能预防脑中风
- 下一篇文章: 中草药药性功效大全本草纲目